业务学习
燃气公司终于受不了了
本站    2023/9/5 8:43:45    7621   

“三桶油”2023年的销售策略已定,价格比去年上涨15%—80%。燃气公司呼吁政府放开民生用气价格管制,全面实施上下游价格联动

由于上游气源价格猛涨,2022年各地燃气公司都利润大降,不少企业还出现亏损,但2023年他们的日子将更加难过。

《财经》记者获悉,三大上游企业2023年的销售策略已定:价格比门站价上调15%—80%。有市场机构测算,不同类别的气源价格整体比去年上涨4%—9%。


2023年伊始,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一封《关于支持城市燃气企业纾困解难,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》(下称建议)上呈国家发改委。建议称,2022年是城市燃气发展历史上最惨淡的一年,燃气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,严重影响了城市燃气的安全稳定供应。政府应适时放开民生用气的价格管制,全面实施上下游价格联动。


国内天然气的销售价格分为居民用气和非居民用气两类,前者价格受政府管制,后者基本实现市场化定价。


多位业内人士对《财经》记者表示,国家发改委已在各地调研实施居民用气价格联动机制,近期将考虑出台相关政策。


但上下游价格联动并不能一药治百病,天然气市场要想发展壮大,还需要深化改革,下一步的重点应该是做好上中游垄断企业的成本监审。


下游叫苦:“史上最差业绩”


2022年,城燃龙头企业效益全线下滑:新奥能源(02688.HK)净利润同比下滑24.4%,至58.65亿元;华润燃气(01193.HK)净利润同比下降26.0%,至47.3亿港元;港华智慧能源(01083.HK)净利润同比下滑23%,至9.65亿港元;连中石油旗下的昆仑能源(00135.HK)净利润也仅增长了1.7%,为52.28亿元。


如果没有非天然气销售业务的支撑,龙头企业的业绩表会更难看。比如,新奥能源的综合能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0.3%,达到109.51亿元;毛利润增加14.0%至15.56亿元。华润燃气的燃气具营业收入为11.49亿港元,同比增长49.6%;安居业务营业额14.44亿港元,同比增长47.0%。


中小城燃企业的效益也普遍下滑,以居民用气为主的城燃企业甚至出现亏损。例如,深圳燃气(601139.SH)2022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9.30%,中华燃气(08246.HK)2022年亏损530万元,上海燃气2022年亏损超过20亿港元。


在此情况下,城燃企业一改过去几年积极扩张的态势。比如新奥能源2021年新增城燃项目数量17个,2022年新增项目仅2个。截至2022年底,该公司拥有独家经营权的城市燃气项目总数为254个。


一家大型城燃企业人士对《财经》说,公司曾以扩大售气规模为首要任务,为此新增、并购了不少项目,现在一般都不谈并购了,而是想怎么出手前两年收购的项目。


城燃企业效益变差,原因主要有二:一是国际天然气价格上涨,二是疫情下天然气需求下滑。


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《2022年国内外油气行业报告》显示,2022年,中国进口LNG到岸均价为3.77元/立方米,同比上涨46.3%;进口管道气到岸均价为1.86元/立方米,同比上涨41.3%。


2022年,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663亿立方米,同比下降1.7%,为历史首次下降。2022年中国进口LNG进口总量同比下降了19.6%,为近7年来首次下降。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下降4.8个百分点,至41.2%,为近5年来最低值。


天然气市场资讯公司来佰特数据科技公司对《财经》分析称,中国天然气消费与GDP呈现高度相关性,2022年中国GDP增长3%,那么中国天然气消费理论上至少增长5%,但是实际消费下降1.69%,估算有249亿立方米的需求因为高气价被抑制。


上下游签的是不平等合同吗?


除了国际气价高涨和终端用户需求下降,城燃企业还将矛头指向上游企业。


天然气产业市场化改革之后,合同的签订与执行是上下游企业运营的核心。


中石油与下游企业签订的售气合同里,分为居民用气、均衡一、均衡二和调峰气量。其中,居民用气和均衡一为价格较低的气量,均衡二和调峰气量则价格较高。


2023年,中石油天然气合同方案是:非采暖季里,均衡一管制气和均衡二非管制气的分配比例为70%和30%;采暖季,管制气和非管制气分配比例为55%和45%,其中均衡一较门站价上浮20%,而均衡二的气量有3%的气量为浮动价格,挂靠JKM(市场机构普氏发布的日韩LNG现货到岸价格)价格,其余气量较门站价上浮80%。


相比2022年,中石油2023年的居民气价都调整为较门站价上浮15%,而2022年为上浮5%。在非管制气的均衡气量部分,2022年定价分为三档,淡季上浮40%至80%,旺季上浮70%-80%,而2023年则统一调整为上浮80%。此外,全国管道气均有3%的气量挂靠JKM现货价格。这意味着城燃企业的2023年的采购成本比2022年更高。



中石化、中海油的国内自产气资源少于中石油,其销售合同的定价基本上以中石油价格为基准,根据市场行情略微上下浮动。


以中石化为例,其2023年管道气合同方案显示,气量分为基础量和定价增量。基础量中的居民气量上浮5%,基础量的非居气量部分价格相对较低。在非资源地市场,基础量大约占合同总量的60%到70%,但价格为较门站价上浮40%以上(采暖季)和60%以上(非采暖季),定价增量则参考进口气的综合成本来定。这意味着合同的大部分气量价格比中石油的均衡一气量价格要高。增量用气价格随行就市,取决于国际天然气市场的价格。


北京世创能源咨询有限公司(下称世创能源)副总工程师徐博对《财经》介绍说,中石油制定这种合同范式参考了国外的经验,主要目的是要向下游企业分摊高价进口气的成本,以保证合理收益。年初的时候,中石油方面会预估一下当年的国际气价,以及进口量,然后制定合同里具体的价格条款。


但下游企业认为,上游企业制定的合同太过复杂,不同气量的划分、价格上浮依据都不透明,且没有议价权。在上一采暖季,河北曾因为价格倒挂、城燃企业经营困难而出现气荒。


2023年1月中旬,国家发改委要求2月底前,各省有关部门要组织完成本行政区域内天然气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,签订有量有价的合同,上游供气企业要与城燃企业单独签订民生用气合同。


据《财经》了解,2月中旬,地方发改部门曾要求城燃上报天然气用气量,其中包括民生用气气量、工商业用气气量和总用气量。上游企业也在同期让城燃企业上报相关气量,再报予地方发改部门,但气量统计上报之后,尚无实质性后续措施出台。


例如,单独签订民生用气合同并没有在目前的合同方案中明确体现,下游企业抱怨的包括煤改气在内的民生用气气量核定和定价,也还有待有关部门进一步的政策落实。


2023年3月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期间,中石化总经理赵东曾对《财经》表示,去年天然气价格主要是受俄乌冲突的短期影响,今年大家都有所准备,而且全年价格应该会比去年低。对于主管部门提出的民生用气合同单签要求,赵东表示“相信主管部门会有进一步协调”。


除了合同内容和价格,结算方式也招致城燃企业不满。目前,上游企业向下游普遍推行照付不议、偏差结算的合同。


照付不议是指约定时间内,在卖方履行了照供不误义务的前提下,买方无论是否从卖方处实际提取货物,都有义务按照双方约定的价格和最低提货数量支付价款。照付不议条款一般要求合同期限大于一年。而国内天然气产业随着市场化的发展,上下游合同往往不满一年,故该条款时常引起上下游之间的纠纷。因此,上游企业改用偏差结算的方式作为照付不议条款的替代。


偏差结算条款的核心是在合同中约定买方在某一时段内(常以月来确定)需要提取的最小气量,如果供气时段内买方实际提取气量少于约定的最小气量,则买方必须向卖方支付违约金;作为对应,如果卖方在某个供气时段内未能供应合同规定的最小月气量,卖方就已供气量给予买方一定的优惠计价。


城燃企业认为,上游企业每年单方面制定天然气购销制式合同,且不允许修改,此类条款属于不平等条款。当月度使用量未达约定气量时,会导致实际结算价格高于合同价格,侵害了城燃企业的权益。


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、天然气事业部负责人陈新松对《财经》分析说,照付不议、偏差结算条款都是天然气贸易中常用的模式,一般来说上下游企业的权益和义务是对等的。不过,在气源紧张的时候,上游地位将更加强势。


陈新松说,以合同为准是天然气产业市场化发展的方向。下游企业的选择权在逐渐增加,合同纠纷也在增多。目前中国天然气市场还不成熟,要求企业尊重合同、遵守契约的同时,主管部门也需要加强监管,推动上下游企业签订更平等的合同。


上下游价格联动管用吗?


在国际气价高涨的情况下,上游企业日子比下游企业好过的关键在于:上游企业销售的天然气已实现市场化定价,而下游则尚未市场化。居民用气价格受政府管制,鲜少变动;非居民的城市公共事业用户,例如学校医院等用气价格调整也需政府主管部门审核。


2022年,居民和公共服务的城市燃气用气量为972亿立方米。世创能源副总工程师徐博说,这部分用气价格即使仅上调0.1元/立方米,全国城市燃气企业的日子就会好过很多。


《财经》采访的多家城市燃气企业人士呼吁,理顺天然气价格机制,逐步放开下游销售价格管制,实现上下游价格联动。


据城市燃气协会统计,目前,全国30个省、市(20个省级单位和10个省辖市单位)在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方面出台了政策。其中,9个单位仅有居民天然气价格联动机制文件,9个单位仅有非居民天然气价格联动机制文件,12个单位同时有居民与非居民价格联动机制文件。


城市燃气协会的上述建议称,国家层面没有对价格联动机制提出统一、规范的要求,更缺乏对价格联动机制的监管,导致各地自行其是。绝大部分地区的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形同虚设。有的地方居民气价十年未调整,例如,武汉市居民用气销售价格自2012年以来始终为2.53元/立方米。


价格鲜少调整的同时,居民用气量在逐年增长。从龙头企业财报看,2022年,华润燃气民用气销量增幅最大,达到11%,新奥能源民用气增幅为9.5%,港华智慧能源民用气增幅为8%。




多家城市燃气企业人士告诉《财经》,上游提供的低价气不足以覆盖民用气销量,不足部分只能由燃气公司亏本补足。某中型城燃企业称,该司全年民生用气量中约有30%-35%需采购高价气来补充。


对于民生低价气总量是如何确定的,中石油和中石化均未回复《财经》的问询。


2023年2月,国家发改委在多地调研是否出台天然气产业上下游价格联动政策。多位业内人士对《财经》透露说,近期国家发改委可能会出台上下游价格联动的政策,主要针对居民用气的价格调整。但预计只是一个基准政策,给各地提供一个调价的参考标准,具体的执行情况仍由各地自行决定。


徐博建议,价格主管部门可制定一个居民用气的价格形成公式,参考成品油调价的模式,固定调价周期,比如一个月调整一次,有涨有跌,这在日本等天然气市场成熟的国家已有现成经验。


徐博说,此前工商业用户承担高价,变相补贴了居民用气,但这削弱了使用天然气的工商企业的产品竞争力。这种交叉补贴短期来看提高了居民消费量,稳定了物价水平,但不符合天然气市场改革的初衷。居民用气季节性波动最大,储气设施也主要是应对居民消费的季节性不均匀,这些因素客观上要求居民用气的价格必须及时调整。相反,工商业企业用气稳定,价格弹性小,价格本应更低。如果居民用气取消价格限制,工商业用气的价格就有条件下调,这有利于提振整体的天然气需求。


若国际气价继续上涨,价格联动实施后将如何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?来佰特数据科技报告称,可借鉴欧盟的做法补贴弱势群体。例如,2022年德国出台2000亿欧元的《一揽子能源价格刹车方案》,精准发放相关补贴,包括:上调退休金、对贫困人员发放取暖补贴,对儿童、学生发放补贴等。


应加强垄断企业的成本监审


上下游价格联动是目前政策上唯一能做的,但这不能解决所有问题,因为当国际气价格特别高时,价格不可能完全顺到消费端。


《财经》综合多位业内人士的观点如下:要扩大天然气的市场规模,需要降低整个产业链的成本,下一步的监管重点应该是上游和中游的成本监审。


一家中型城燃企业负责人表示,公司的工业用户多为初加工、附加值低的企业,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较弱,当前的气价已超出终端用户的承受力。特别是用气量大或对气价敏感的工业用户,已经着手寻找替代能源来降低生产成本。


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说,在中国天然气市场,需求方的话语权相对较弱,上游供应方处于强势地位,因此上游比较容易向下游传递高价。但上游应该传递多少,或者说上游的利润率多少合适,这就需要政策监管部门做好成本监审和价格监管。


一位不愿具名的城燃人士抱怨说,上游企业一直说进口气价格太高,具体是高多少,你成本控制如何?外界都不知道。


多位业内人士还对国家油气管网公司的运营提出了质疑:管网作为中游,独立运营后,管输费不降反增,加重了下游企业的负担。作为公用事业性质的国家油气管网公司,利润率不应该太高。


2022年全年,国家油气管网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2亿元、同比增长11.2%,净利润319亿元、同比增长7.2%,总资产规模突破9200亿元、同比增长8.3%。


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的《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(暂行)》指出,国家油气管网公司下属管道的准许收益率按照8%确定,后续统筹考虑国家战略要求、行业发展需要、用户承受能力等因素动态调整。


准许收益率与总资产收入率(当期收入/总资产)的含义相近。据徐博测算,国家油气管网集团2022年的总资产收入率为12.7%,总资产净利率(净利润/总资产)为3.6%。工业部门是天然气消费的主力,对天然气价格变化更加敏感。在控碳、降碳的目标下,经济社会发展还需加大天然气的使用规模,这就需要天然气价格有所降低。那么,上游、中游以及下游城市燃气行业的成本监审都需要加强。


如果国际气价继续上涨,且完全向下游传递的话,部分中国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将受到影响。这一幕在欧洲已经发生。


国际能源巨头壳牌集团近日发布的《液化天然气(LNG)前景报告2023》称,由于俄乌冲突导致欧洲进口天然气价格猛涨,欧洲天然气需求被抑制。这对欧洲工业造成了较大打击,化肥、化工、钢铁、水泥等工业部门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。


首页   |   关于我们   |   新闻中心   |   学习园地   |   业务办理   |   信息公开   |   泰山燃气文化   |   安全管理   |   联系我们  
Copyright©2000-2016  泰山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16008730号
技术支持:泰安开创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